电脑技术汇总_电脑技术网_电脑技术官网

电脑知识网 > 电脑知识 > 软件知识 > 正文

医学证据的转化者陈耀龙:知识是战胜疾病最有力的武器

网络整理 2019-01-31 17:28

医学证据的转化者陈耀龙:知识是战胜疾病最有力的武器

  陈耀龙教授参加循证医学国际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穿过王府井商业区,走入绿荫环抱的医学校区,似乎所有喧闹一下就被隔绝在外了。不似惯常那种摆满各种瓶瓶罐罐的实验室,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教授陈耀龙及其课题组所在的工作环境显得格外简约:不大的办公室中,每个人面前一台普通电脑,没有任何高大上的仪器设备,陈耀龙和他的学生们围绕一张办公长桌而坐,便于随时沟通。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陈耀龙和他的同事们,做出了许多优秀的工作。在中心主任杨克虎的带领下,平均年龄不到40岁、仅有6人的研究所,先后发表SCI论文超过100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6的30余篇),主编和参编国家教材20余部,获得科研经费上千万(其中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际基金6项),获得国家科研成果奖数个,获批甘肃省循证医学与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智慧医疗工程实验室,亚洲首个循证医学GRADE中心以及全球首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

  结缘循证 倾心其中

  提到医学,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身穿白大褂,手持手术刀,日夜奋斗于临床一线的医生,而“循证医学”却鲜为人知。事实上它相当于医学实践的强大智库,而 “循证医学专家”就如同医生背后的“咨询师”与“智囊团”,他们查找、分析和评价现有的医学研究成果,通过发现医学规律,遴选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提供给临床医师,从而不断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正如其他医学生一样,循证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也并非陈耀龙最初的选择。“我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当时父母期望我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但我在临床见习和实习时却不断遇到困惑。”陈耀龙发现,面对同一种疾病甚至同一个病人,不同组的带教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并不相同,有时甚至完全不一致,以科学和规范为基准的临床治疗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被主观经验与习惯所支配,这使他十分困扰。

  “即便临床医生按照某一公认的疗法去治疗病人,但一位医生终其一生也只能治疗有限的病人。可如果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特别是能够直接指导临床决策和治疗的研究,一次可能会造福数以千万的患者。”正是基于这些想法,本科毕业的陈耀龙来到中国循证医学的发源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中国循证医学之母”李幼平教授,致力于用科学研究的证据去支持医学的诊疗决策。“我深深地感受到循证医学的强大,在几乎所有学科中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虽然循证医学源于临床医学,但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公共卫生、护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各个领域。”陈耀龙说。

  执教兰大 践行校训

  从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陈耀龙选择回到母校工作。当时成立不到四年的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正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相比发达地区的高校而言,西部地区的科研人员可能不太容易申请到项目与资金,因此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把每一个课题做到最好,不留遗憾。”。陈耀龙谈及兰大科研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时说。

  谈到年轻教师如何在西部地区做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陈耀龙也分享了三点心得:第一,选对研究领域,找好优势方向,做好精准定位;第二,及时把握学术前沿,密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三,深耕细作,持之以恒。如果科研人员缺乏对自己的研究定位,就找不到竞争优势;没有高频的国际交流,就会形成研究孤岛;坐不住冷板凳,不能深挖,就无法出高显示度的成果。

  而对于学生的培养,陈耀龙特别强调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失去勤奋,我们将一无所获;失去细心,我们将一事无成。唯有更加努力和认真才是我们迈向成功的途径,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转化知识 造福人民

  从兰大起步,再回兰大执教,陈耀龙的事业与脚下这片热土紧密相连。如何将科学的医学知识转化出来,提供给医生、患者和老百姓,特别在西部农村地区,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Tags:疾病(6)医学知识(2)陈耀龙(1)循证医学(1)医学科学(1)

转载请标注:电脑技术网——医学证据的转化者陈耀龙:知识是战胜疾病最有力的武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