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技术汇总_电脑技术网_电脑技术官网

电脑知识网 > 电脑知识 > 系统知识 > 正文

青岛去年以来小震了10次 2022年将建成地震预警系统

网络整理 2020-07-14 17:13

  “古冶10楼,震感明显”;“早上被震醒,睡意全无”……7月12日06时38分,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河北、北京、天津有震感。

  唐山地震让不少青岛市民的心也提了起来。日前,青岛市应急局二级巡视员郭玉贵做客青岛网络在线问政时,讲了不少和青岛地震监测预警相关的事儿,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青岛现在的地震监测能力是什么情况? 

  据郭玉贵介绍,青岛市现有的地震监测网络由测震台网和强震台网及前兆台网组成。测震台网包括行政区域内的7个测震台和共享我省其他地市的23个台,强震台网包括10个台站。

  测震台网于2003年1月建成,由7个子台和1个台网中心组成,能监测青岛市区范围内ML≥1.5的地震。经过2008年和2015年两次改造,网内子台数由7个扩展到30个,台网孔径由95公里扩展到150公里,并实现了与省地震台网中心的数据共享与交换。青岛市的地震监测能力整体上可以达到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

  青岛市建成了测震、前兆、强震观测台网,以及宏观观测网络,目前正在进行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网络项目规划设计,预计2022年建成。

  地震预警系统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方面有很大作用。如果在地震横波到达前几秒钟发出预警信息,就理论而言,哪怕只有几秒的时间,也可挽救很多生命;有关企业或机构也可以利用这短暂的时间采取一些紧急措施,如对天然气、石油管道、核电站、高速列车等及时停止运行。国内学者给出了地震预警时间和人员伤亡关系的理论预测:如果提前3秒预警,人员伤亡比可减少14%;提前5秒,伤亡比可减少22%;提前15秒,伤亡比将减少53%。而日本实时地震情报利用协议会(REIC)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日本,如果提前2秒获得警报,死亡人数可减少25%;提前5秒,死亡人数能减少80%。

  青岛有地震吗?有“小微震” 

  很多青岛人对于地震没太有概念,因为平时基本感受不到,那青岛有没有地震呢?郭玉贵说有,不过,青岛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地震以小微震为主。

  2019年青岛行政区域共发生地震6次,分别为2月26日即墨区田横岛附近海域M1.4级,3月19日青岛市城阳区M0.1级, 4月9日青岛即墨海域M0.8级, 6月11日青岛莱西姜山镇M1.0级,6月19日莱阳莱西交界M0.8级,11月13日山东青岛平度市同和街道M2.1级。

  2020年到5月初,青岛行政区域共发生地震4次,为2月21日莱阳莱西交界M1.4级,4月24日青岛西海岸新区0.9级,4月27日即墨近海0.8级,4月28日平度兰底镇0.5级。

  青岛历史最大地震是1506年即墨鳌山卫4.7级地震。时间较近的为2003年6月5日崂山王哥庄发生4.2级地震。

  郭玉贵表示,尽管青岛陆域地震较少,但青岛面临的地震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需要提高警惕。青岛市地质构造较复杂,被北东向郯庐强震活动带、北西向燕山—渤海强震活动带和北东向南黄海强震活动带环绕,北东向牟平~即墨中强地震带贯穿。1668年7月25日位于郯庐地震带的郯城发生8.5级地震,对青岛市破坏烈度达8度之强,即墨、胶州、平度、胶南等地死亡数百人,摧毁民房无数。

  不过郭玉贵表示,只要依法做好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等工作,就能有效减轻地震风险。

  全市共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40处 

  青岛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目前有40处,包括市南区八大峡广场、市北区海琴广场、李沧区文化公园、沧口公园、青岛西海岸新区市民文化广场、城阳区世纪公园、即墨区墨河公园、崂山区国信体育中心、莱西市体育中心等。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为以下三类: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具备综合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30天以上; I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具备一般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10天至30天;II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具备基本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10天以内。

  2016年青岛市建成全省首个室外国家标准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沧口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017年青岛市建成首个室内国家标准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莱西市体育中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019年相继完成崂山区国信体育中心国家标准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青岛中联运动公园国家标准I类地震应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此外,青岛市还建设了市、区、街道/镇、社区等各类避难场所。

  家住高层,遇到地震如何避震? 

  现在城市办公楼和住宅楼多为高层建筑,遇到地震时,楼内人员该如何自救?

Tags:

转载请标注:电脑技术网——青岛去年以来小震了10次 2022年将建成地震预警系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