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技术汇总_电脑技术网_电脑技术官网

电脑知识网 > 电脑知识 > 系统知识 > 正文

朱家角最南端的张马村重塑乡村"生态系统" 这里

网络整理 2018-07-17 19:13

原标题:重塑乡村“生态系统”,这里有颜值更有气质

朱家角最南端的张马村重塑乡村"生态系统" 这里

寻梦源·梦水乡中的“网红景点”幻桥。  

  错落有致的农居点缀在农田和绿树之间,河道两旁花红柳绿,每个角落都散发出江南水乡古镇的神韵,让人流连忘返——这是位于青浦区古镇朱家角最南端的张马村。以前,这里是出了名的“穷村”,近十年来,这里先后进行了村庄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村庄面貌大为改观。“早先有很多年轻人为了谋生和改善居住环境外出打工买房,这些年,年轻人回村的频率越来越高,有的人还把家重新搬回了村子,村里人气越来越旺了。”张马村党支部书记朱惠根对记者感慨道。

  一个村子,就像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村民和外来者、农业和旅游业等其他产业、本村禀赋和外来资源、传统发展理念和农村发展“新思维”等共同构成统一整体,两两相互影响,渗透乃至“成全”。乡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涂脂抹粉”,不是村干部和政府部门的形象工程,也不仅仅是为了让村落成为城里人喜爱的景区,而是要让乡村“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让乡村更像乡村。张马村的“生态系统”是如何重塑的?

  好环境真可以“当饭吃”

  环境好了,风景就好,人的“精气神”就会上来,经济也会好起来。

  “‘好环境能当饭吃’,这句话这些年被说得比较多,有很多人当玩笑话说。不过在张马,从村民到村干部,每个人都对这句话深有体会,都知道这不是句空话。”见面伊始,朱惠根就对记者说。

  张马村以前就像重点学校尖子班里的平庸学生——青浦区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好,朱家角更是有名的江南水乡,可位于黄浦江水系源头泖河边的低洼地带、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多、户籍人口2000多的张马村,长期以来都是朱家角镇沈巷片区默默无闻的经济薄弱村。朱惠根说:“我1996年开始就在村里工作,以前人们说到张马村,都会说一句话,‘潮来一片白茫茫,潮去一片烂泥塘’,实在没啥看头。”

  几十年前的张马村还谈不上有“生态系统”,农民收入薄弱,村经济发展缓慢,村民就靠种植水稻和茭白为生,看天吃饭,除了农业没什么别的产业。转变始于近十年前,2009年,村子里开始进行村庄改造。

  时至今日,朱惠根依然觉得当时“起手抓”的这项工作选对了。“乡村发展千头万绪,先抓哪个好?环境提升、农村治理、产业引进、福利保障……选择有很多。我认为有一项工作牵一发动全身,那就是村庄环境的改善提升。环境好了,风景就好,人的‘精气神’就会上来,经济也会好起来。”

  2009年开始,张马村通过路面硬化、墙面白化、路灯亮化、100%污水纳管、100%完成拆违、100%规范土地流转等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为后期美丽乡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2014年起,朱家角镇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张马村率先成为首批市级“美丽乡村”。

  经过环境整治后的张马村,和以往大不一样。“过去,村里河道‘脏乱差’,老百姓有句顺口溜,‘走到河浜头,都在皱眉头,有的捏鼻头,有的横摇头’;现在看到河水清澈,那真是‘钥匙放在胸口——开心’!”有村民喜滋滋地说。通过对“脏乱差”河道的整治,近两年张马村村域水环境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原先,村里的两条村级河道因为疏浚较少、流通不畅、公路拦腰筑坝等原因存在黑臭情况,相关单位对这两条河进行了污泥疏浚、开坝造桥与泖河贯通,水质大大改善。黑臭河道经整治后,河畅水清岸绿,河道里自然生长的芦苇和野茭白,让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感叹“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除了河道,村子里的路面也宽阔了,路边绿化整整齐齐,村民宅前屋后也不乱堆物了,河沟浅滩边的“自然垃圾堆”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推进,不见了踪影。

  这几年,张马村先后荣获“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村民获得的“生态红利”越来越多,从种植水稻、茭白发展到规模化种植香草、蓝莓等经济作物。如今,村子里已形成“四园一岛”的农事旅游格局:有可欣赏薰衣草等不同类型香草的“寻梦源·梦水乡”,有“浦江蓝”蓝莓园,有集蔬果采摘、水上森林、湿地公园等为一体的生态园,有可自由采摘蔬果的泖塔农情园,还有供人休闲度假的“太阳岛”,都对市民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去年,朱家角镇提出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领,对接古镇5A景区,打造张马“美丽乡村”4A级景区的目标。

  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游客来了,人气旺了,知名度高了,不再“酒香也怕巷子深”。

Tags:这里(3)

转载请标注:电脑技术网——朱家角最南端的张马村重塑乡村"生态系统" 这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