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技术汇总_电脑技术网_电脑技术官网

电脑知识网 > 电脑知识 > 系统知识 > 正文

我国中小学校长轮岗现状及其改进路径:县域系统领导力的视角

网络整理 2020-07-31 20:26

  摘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其中校长交流轮岗是一个重要抓手。本研究首先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文本分析,并结合全国2022名中小学校长轮岗走向的问卷调查,发现我国的校长轮岗目标层次清晰,呈现强制性、周期性和大规模的特点,但以同区位、同类型学校间的校长轮岗为主,且现有措施对校长轮岗可持续性推进的保障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县域系统领导力的视角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轮岗;轮岗支持策略;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郑玉莲,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贵阳550001)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的推进,国家层面多个政策强调实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2014年底,国家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正式推行。当前我国的校长轮岗呈现出新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认识将直接影响校长轮岗操作的实效性。而“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推进机制对县域系统领导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校长交流轮岗的制度化与常态化是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抓手

  《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官方文件的方式提出要逐步实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随后各省也相继颁布政策,有序推动校长教师轮岗的建设与完善。这一政策旨在将优秀校长视为重要资源,通过引导城镇校长、优秀校长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流动,进而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在我国的实践中,校长轮岗并不是新鲜事。我国中小学校长是受教育行政部门与组织部门管理的教育干部,其交流轮岗决定属于干部人事任命[1],遵循属地原则。有的地方校长轮岗是自然更替的方式,即校长离退休、升职或因病等引起的校长更换。有的地方也会有意识地对部分校长进行轮岗以达成其管理目标。《意见》的颁布与推行,对校长轮岗实践的影响是巨大的。《意见》详细规定了轮岗校长的对象与范围,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应交流”。校长的轮岗标准应用了“任期”这一可操作性较强的指标。这意味着,所有的校长到了一定年限都需要轮岗。由此,轮岗规模变大,具有了强制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二)我国校长轮岗的特殊性需要引起重视

  正确认识我国校长轮岗的特殊性,是将校长轮岗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并服务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的关键。我国的校长轮岗既不同于西方的校长轮岗,也不同于教师轮岗。

  在西方国家的实践中,近年来校长工作的复杂性和强度增加,基于标准化考试中学生成绩的问责日益增强,工作时间长、缺乏支持、报酬低于预期等因素导致了校长的职业吸引力下降。[2]另一方面,很多在职的校长提早退休, 优秀的人才不愿意进入校长队伍,从而出现了校长职业劳动力的短缺现象,40%的受调查督导认为校长人才严重短缺。[3]同时,西方国家校长劳动力市场由市场驱动,校长人才的短缺使得校长在选择任职学校时有较大的选择权,导致某些类型的学校,如城市学校,农村学校,为贫困、非白人或非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学生提供服务的学校[4]更难获得优质的校长,教育的公平受到挑战。校长轮换频繁成为很多国家需要应对的现实问题,缺乏对校长的行政任命权,仅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校长的流动加剧了这一困境。

  然而,在我国,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科层管理机制,实现对校长的调任。通过轮岗的制度化与常态化,逐步实现全体校长按一定的周期进行轮岗,通过制度建设的方式,确保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依然能够有高素质的校长引领学校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但只让校长轮岗流动起来并不会自动达成政策目标,尽管有研究认为,在不同学校任职能够让校长重新焕发职业热情[5],更好地实现学校重建。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对校长定期轮岗的支持依赖于经验和轶事证据,而不是精心设计的实证研究。[6]如果不经过深思熟虑的系统谋划,大规模周期性的校长轮岗将会给学校带来不良的,甚至是致命的影响。

  引导校长,尤其是优秀校长的合理流动,实现轮岗校长与学校的匹配,系统地支持轮岗校长改进薄弱学校,使得变革能在学校层面生根发芽,达成政策目标,实现校长个人发展、薄弱学校改进与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三者的统一。实现教育的公平与正义是将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的最终目标。如何有效地管控校长轮岗给学校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将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

Tags:

转载请标注:电脑技术网——我国中小学校长轮岗现状及其改进路径:县域系统领导力的视角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