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技术汇总_电脑技术网_电脑技术官网

电脑知识网 > 电脑知识 > 系统知识 > 正文

杨涛:明确金融系统让利的基本逻辑

网络整理 2020-07-14 01:02

  7月4日,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与京东数科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如何落实金融系统对企业合理让利政策”闭门研讨会在线举办。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涛在会上表示,可以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使这些企业更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和现金流管理,运转更加顺畅。

  7月4日,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与京东数科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如何落实金融系统对企业合理让利政策”闭门研讨会在线举办。此次会议围绕“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相关政策如何落到实处、金融机构面临哪些挑战、金融科技公司如何赋能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涛在会上表示,可以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使这些企业更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和现金流管理,运转更加顺畅。

  以下为发言全文:

  杨涛:在本次会议中,各方专家从不同主体的视角、从宏观与微观视角、从整体让利行为以及具体政策的视角都进行了分享,我觉得讨论得非常深入。归根到底,我个人的体会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进一步推动落实让利政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先把最重要的基本思路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先梳理清楚。其中,相关概念的边界和重点方向还有不少地方值得进一步探讨。另外一方面,让利过程中完全可以更有效地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

  就第一方面来看,我自己觉得就金融业对实体经济让利的问题来说,归根结底我们需要进一步厘清:为何让利?谁让利?怎么让利?让多少?给谁让?让多久?

  第一个问题是为何让?一项政策行为也好,一项改革也好,都需要明确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或者最终目标是什么。如果让利行为的目的是在短期内更好地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活下来,那么它的阶段性目标和评价标准可能是一套特定的模式。如果短期诉求之外,更多地是借这个时机倒逼金融体系进一步推动改革,同时使金融业未来与实体企业之间形成更加长远健康的发展关系,那么这又是一种政策目标。如果纯粹基于政治目标为实体经济让利,那么银行需要权衡让多少利,来避免整个行业形象恶化,这又是一种目标。所以,我觉得一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理解和落实中央推动这项改革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讨相关思路。

  第二个问题是谁来让利。这个问题涉及到基于货币当局和中央政府的信用,间接通过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转移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涉及到现有金融体系框架内,除银行业以外的其它各类金融机构;还涉及到其他负责支付清算和风险管理的诸多机构。究竟谁来让?我觉得不仅要关注银行业,而且要梳理一下承担让利行为的最终主体,否则最终的责任承担者仍然比较混乱。以当前央行推动的诸多政策性金融政策工具为例,商业性机构间接地承担了政策性金融的功能,但是从最终的让利者来说,实际上还是央行信用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比较核心,就是怎么让?怎么让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多多少少都跟能够实现让利的具体行为息息相关,其中还涉及“让多少”的评估问题。现在提出来让利1.5万亿给社会公众比较震撼、直观的感觉,但对于具体怎么让,不同的主体让多少,直接让利还是间接让利等问题,在具体的政策落实当中就不能简单地保持一个模糊的定位,当然非常清晰地明确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很难。我觉得政策分解时应该给大家更清晰的思路。

  第四个问题是给谁让?现在当我们谈到给谁让的时候,大家默认是小微企业,因为他们一直面临所谓两难的问题,但是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这个问题涉及大企业、中型企业、小企业和不同产业的企业等各方各面。此外,小微企业自身的差异也很大,有些中小微企业属于高科技企业,需要科技金融类的支持,他们不一定能够在短期内解决很多就业问题。有些小微企业看起来生产率相对比较低,但是,一方面他们确实受到疫情的冲击和影响比较大,另一方面他们在解决劳动密集型就业方面能发挥很大作用。要真正使让利政策最终落地,对我们支持的主体发挥切实作用,那么在“给谁让”这个问题上还需要跟现有各类产业政策、信贷政策或者市场化机制引导政策有效结合起来。

Tags:金融系统(4)

转载请标注:电脑技术网——杨涛:明确金融系统让利的基本逻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