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技术汇总_电脑技术网_电脑技术官网

电脑知识网 > 近期新闻 > 正文

〈海侃三国〉出版了,附有彩色三国演义地图

网络整理 2020-11-04 13:08

2011-04-18 14:52:00, 1楼

  —文化部出版局关于揭露林彪、江青反革的文学读物应切实注意社会效果的通知    1985.01.31;[85]出版字第56号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地区的报刊,尤其是新创办的一些小报,刊载了不少所谓揭露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内容荒诞离奇,格调低下, 多系望风捕影,甚至任意虚构。然而其人物都以反革命集团成员或周围某些人的真实姓名出现。这些东西迷惑了不少好奇的读者,把严肃的政治斗争庸俗化,必然产 生不良的社会效果。    为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出书质量,请出版社不要把报刊刊载的这类作品编辑成书。出版社如组织此类稿件亦望慎重对待,十分注意治上的严肃性。    主送: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文化)局(厅)、总社,全国各出版社
   ——这次只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刑事犯罪,不审判工作中的错误,包括路线错误。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是解决敌我矛盾,处理路线错误是解决党 内是非。这两个方面,必须明确地、严格地区分开来。决不在审判林彪、江青反革时,牵连我们党和国家导人的过错、失察等。
     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通知》中的内容,很是有趣啊
    1.林同学据说是第十次路线的总头子,理论上是属于“解决党内是非”的啊,属于不能牵连的那种,咋个党说话这么不严密呢,弄个双重标准,让人抓小辫子,奇怪中。。。
     2.“决不在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团时,牵连我们党和国家导人的过错、失察等。”看看,除了伟大的党提出的人选,其他人是不能涉及的,即使是有错 误,甚至犯罪。唉,据说这是伟大的法治进程里程碑。民主,民主,你是民我是主,这么明目张胆的告诉你,你还得赞扬称赞,呜呼哀哉。
      李立群:       1946年到1948年林彪和苏联特工、女护士来往密切。林彪、高岗曾在哈尔滨太阳岛苏联别墅同苏联领事 吃羊肉,谈了两个小时,我们老婆、小孩被支在外面。1947年高岗在治病期间,到苏联远东司令部谈话回来,和林彪谈了一个下午。并回电话转给苏联人,说林 彪同意谈话精神和步骤。1953年高岗到杭州休养,去找林彪,商量决定八大名单和军队代表团名单,来往频繁。当时我在安排小孩住房,听到他们议论说,主席 到二线,高岗掌权,周总理名义上存在……。1962年我到林彪处玩,林彪先从生活上关心,后问我,高岗是怎么死的,谁找我谈心,谈了些什么。他说,你很老 实,以前的事都忘了吧。叶群对我说,你要为孩子着想,万一出什么事情,于孩子不利,党内斗争很复杂,要小心啊。林彪又问我陈毅和高岗是什么关系,陈毅有什 么问题,还问贺龙与高岗的关系。我说:与贺龙关系一般化,高岗看不起贺龙。以前安子文等人把我软禁起来,名义是保护。在刘亚楼揭发高岗问题时,高岗才知道 林彪毒辣。
    说起几个元帅,看到一个未经证实的八卦,在庐山上(或前面那段日子?),叶元帅,聂元帅,徐元帅,亲自出马找林同学.  就是商量不能让小张之类做大的事.因为九届二中是为了后面的人大做准备.现在不顶住,到时候就惨了.  这个故事也没有啥证据,大伙姑且听之,别太当真.  不过就看当时开会,诗人元帅特别积极这事儿,现在都说他是为了怕站错队啥啥的.偶到觉得,就凭诗人元帅在共产党最危急的时候,加入部队,上井岗山的气魄,真没准是他们几个商量好的.  按照林同学一惯做傻瓜的个性,他去出头跟主席商量建议,是挺合理的解释.  至于后来主席反悔,还倒打一耙,说什么:他们从来没跟我打招呼 之类的.这是主席的习惯做法,不奇怪.
  还有刘帅的揭发,呵呵,糊涂年代精明揭发啊,不愧是刘帅啊,
    整个揭发错误连篇,大意就是,我到哪里,林就跟到哪里,在俺后面抢功抢地盘。
    搞得好多人没有看出刘的精明,像迟泽厚专门写信质疑刘伯承元帅“批林”谈话,为什么以严谨著称的老帅有如此荒唐的谈话?----俺的感觉就是忽悠伟大领袖。转载
  刘伯承说话一向幽默风趣,就凭那句“李作鹏鬼头鬼脑的不老实”就可断定是刘趁此机会来了一次恶搞
   3.韩同学经常给林同学送海蚌、藕粉、橘子、桂圆,据说是“积极投靠林贼”,韩同学很郁闷的是:送这些东西都是事实,可他还给伟大领袖和总理送过,而且比邻同学的东西多得多(据说除了藕粉),那又是积极投靠谁呢;
    二、“二月逆流”在中央和地方的表现
      “二月逆流”在中央的表现有:
      1967年1月19日和20日的“大闹京西宾馆” ;
    1月28日,“委八条命令”的颁布;
    2月11日和2月16日的“大闹怀仁堂”。
      为了表现“老一辈革命家同林彪、江青一伙的斗争”[26]  官方对这些事件进行了黑白两极化的曲解,尤其歪曲了林彪在其间  的作用。而对于几位老帅和副总理以及周恩来的一些言行则作了掩  饰,因为这些言行在官方后来的观点中是“缺点错误”或者“违心的  话”。
      “二月逆流”在全国各地则表现为军方对造派的整肃和镇。如果  说中共官方对“二月逆流”在中央的表现作了曲解的话,那么中共官  方对“二月逆流”在全国各地的表现则是加以掩盖,因为这里有许多  复杂的矛盾、腥的场面,即使完全按照中共官方的说法来看,也很  难分清“敌我双方”和“谁对谁错”。
      1967年1月19日和20日的“大闹京西宾馆”,其焦点是关于  揪斗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其实质是文革在军队中造成的动应当达到  什么程度。
      毛泽东本人对于“文革在军队中造成的动应当达到什么程度”是不
    十分确定的,对于是否要倒萧华也是犹豫的,这种犹豫一直持续到
    1967年的夏季才见分晓。
      中央文革一方,出于自身的机构的利益,希望把文革的烈火烧到军队,
    把动的程度加大,所以支持揪斗萧华。而出席会议的军队的领导,
    则有不同的打算:军方作为一个整体,出于自身的机构的利益,希望
    军队稳定。在机构稳定的前提下,要“升一批人的官,罢一批人的官,
    保一批人的官”。那么,升哪一批人的官,罢哪一批人的官,保哪一
    批人的官,不同的山头又有不同的想法。在“大闹京西宾馆”的具体
    场合,叶剑英希望保萧华,而当时担任全军文革小组组长的徐向前是
    站在中央文革一边,赞成揪斗萧华的。北令员杨勇以及其他
    一些人,由于过去的一些个人因素,也是这个态度。    因此,在“大闹京西宾馆”的过程中,既有军方整体与中央文革的对  抗,也有从徐向前和叶剑英的对抗体现出来的军队各山头之间的矛盾。    中共官方的说法是在与中央文革的对抗中“徐帅一掌拍在茶几上,把  茶杯盖震落在地。叶剑英怒不可遏,用拳头连连捶击着桌子”。    实际情况是徐、叶两人在是否要揪斗萧华的问题上拍茶几、捶桌子,  相互对抗。    《叶剑英传》中隐讳地写到了这一点:“过了一会儿,萧华来了,徐  向前问他,昨晚到哪里去了。萧华躲躲闪闪。徐向前生气地对萧华说:  ‘你是胆小鬼!你怕什么?他们能把你吃掉吗?’他盛怒之下,拍了  桌子,把茶杯盖子和碟子都摔了。”  叶剑英“也大声地说:‘他昨天半夜里跑到我那里去了,是我把他收  留下来的,如果有窝藏之罪,我来担当!’说话间接捺不住满腔怒火,  猛拍桌子,伤及右

2011-04-18 15:15:00, 2楼

Tags:三国纵横(1)曹刘孙(1)

转载请标注:电脑技术网——〈海侃三国〉出版了,附有彩色三国演义地图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