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技术汇总_电脑技术网_电脑技术官网

电脑知识网 > 近期新闻 > 正文

城市中的孝

网络整理 2020-07-01 04:21

  领导可能随时派你去出差,你要讲“父母在,不远游”,那也不行最近韩国的一个中学生开发出了一个关于行孝的虚拟空间现在“能养”一般问题不是很大,而“悦亲”的任务就更大一些东方人的父母子女关系不是建立在“养育、依赖”关系,而是“生长、育成”关系
 

编者按:儒学与城市文明的关系问题,直接触及到儒学的当代价值。2006年我们曾以《儒学与城市文明的对话》为题,以访谈的形式作过一次讨论。日前,我们在湖北孝感市邀请几位学者,从“孝”文化的角度入手,再对儒学与城市文明的关系进行梳理。

 

 时间:2009年10月17日上午

 

地点:湖北孝感学院第二会议室

 

访谈嘉宾

 

林安梧 中国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李泰健 韩国圣山孝大学学院大学校副校长、教授

 

肖   波 湖北孝感学院党委书记、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特邀主持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肖群忠

 

主持人:感谢各位参加这次访谈。由孝感学院承办的“孝文化与和谐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昨日开幕。这次会的论文内容广泛,涉及孝文化的各个方面,相信一定能够进一步推进孝文化的学术研究。孝感是我们国家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孝感学院是这座城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在这个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城市,请几位围绕“孝文化与城市文明”作一专题讨论,我想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文化意味的事情。

林:传统跟现代的城市文明有对话、有交谈。而对话、交谈就要有空间、有天地,孝道长成的地方,最主要是在家庭里。家庭有居宅,由一个居宅到一个社区,由这个社区再慢慢扩大成一个社会,这是一个层面;人与人相处特别是家人相处,再到与外面的人相处基本上都要有一套仪式。我常说,教育就涉及到阳空、空气、水,家庭教育是阳光,社会教育是空气,学校教育像水一样。

现在一般是两代家庭,而三代才构成一个立体,才能够有一个真正传承的体验。怎么样让两代家庭而有三代的感情,这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的确,中国近30年的现代化进程的城市化倾向是一个客观的事实。相应的,家庭结构也从传统家庭转变成了亲子两代人居住的核心家庭。您讲的三代而居,其实在城市已经比较少了。

林:在同一个城市里,怎么样促使父母亲跟子女以及跟上一代父母亲,最好能够在同一个社区里面?我觉得这个可以通过国家的立法来鼓励。新加坡李光耀执政时曾经对于一个家庭,三代人怎样和谐相处,有一个指导文件,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做法。人的生命如果是一个立体的构造,他整个的立身处世就不一样。把三代家庭放在社区之后就会有更多的互动来往了。那么在这个社区里面就可以推动更多的礼仪,这个礼仪还可以用我们传统的叔叔、伯伯乃至我们讲的爷爷、奶奶或者人家的爷爷奶奶的称呼,或者譬如说张奶奶、李爷爷、王伯伯、赵阿姨等这些的称呼,在这个社区里面形成一个好的传统。那么这个社区就会不一样。

主持人:无论社会如何变,中国人还是中国人,我们即使居住在现代城市,但孝亲之心还常存心中,因此,传统孝道在现代化的城市文明中仍然有其价值。

林:台湾在这方面有一些地方调节性的力量,老人有老人的团体,另外在一些社群方面,有很多组织,大半是一个志工的服务。从这些组织隐约可以看到,长辈对晚辈的体恤,晚辈对长辈的孝敬。在里面就形成了一种已经转化了的孝道,它有上下、有尊卑、有长幼,有一代人传一代人又传一代人。有种非常质朴、非常真实的文化生长,这个文化我是觉得很可贵的。另外台湾的一些社团提倡的一些观念极为难得。比如说“大爱”。这个观念是孝道观念的一个转化。譬如说,你现在是在台北,你的父母亲可能在高雄,或者你在上海,你的父母在台北,你照顾不到。那怎么办呢?它形成一个志工的团体,可以“老天下人之老以及己之老”,而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它可以“幼天下人之幼以及己之幼”,而不是“幼己之幼以及人之幼”。我觉得这样的转化是不错的。在一个社群里面,如果一个社区里是三代家庭能够到达60%,我认为这一个城市就是维护孝道最好的一个地方,而且整个城市的文明将可能促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真正地落实,而这样的思想是最真实的,它往往是一切道德教养的基础。

Tags:光明日报(7)

转载请标注:电脑技术网——城市中的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