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技术汇总_电脑技术网_电脑技术官网

电脑知识网 > 近期新闻 > 正文

認不出人還認得瓜這位老人為“吃瓜群眾”服務一生

网络整理 2020-04-02 18:37

原標題:全心全意為“吃瓜群眾”服務

認不出人還認得瓜這位老人為“吃瓜群眾”服務一生

2019年1月,海口,同行在為吳明珠院士(中)祝壽。受訪人供圖

今年8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明珠逐漸失去了自己的記憶。她已認不出人了,但那些有關種瓜的記憶還在,在她的大腦中頑強地與阿爾茲海默症抗爭。

前些年,每到瓜熟蒂落季節,她會給老同事挨個打電話,要去瓜地看看。最近幾年,她的記憶力更糟了,明明不到瓜果授粉的季節,她會念叨著要去地裡授粉。有時,她會把兒子誤認為同事,詢問瓜田裡的進展。

“她對瓜特別痴迷,一輩子都放不下瓜。”西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的退休研究員楊鼎新說,“全國各地搞瓜的人都服吳明珠,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人品。”他發現,吳明珠連女兒都忘記了,卻能絲毫不差說出自己選育過的那些瓜的名字。

現今的“吃瓜群眾”隨時隨地都能買到新疆甜瓜,很大程度上與這位在重慶度過晚年的失憶老人有關。吳明珠是中國在西瓜和甜瓜育種領域唯一的院士。她年輕時從北京跑去新疆種瓜,這個舉動后來改寫了中國的西甜瓜產業:她開創了新疆的西甜瓜育種事業,主持選育了30個品種,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她培育的西甜瓜品種以及同行用這些品種培育的“子子孫孫”,種植面積覆蓋新疆主要商品瓜產區的80%。她打破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魔咒,讓新疆甜瓜的種植區域拓展到東部沿海地區。

她甚至確立了多數人對“哈密瓜”的印象。據她的同事廖新福介紹,南方人普遍印象裡,新疆哈密瓜以黃皮紅肉為標志,其實哈密瓜有青皮和白皮,果肉有綠色也有白色。黃皮紅肉,是“皇后”及其后代的主要特點。

“皇后”系列指的是吳明珠培育出的最成功的甜瓜品種。這個系列有很強的適應性,在20世紀90年代成為全疆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遠銷海內外。

更重要的是,“皇后”系列成了新疆甜瓜育種最為重要的親本源頭——植物雜交所選用的個體,人們仍在不斷孕育“皇后”的后代。

吳明珠是1949年后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果蔬專業招收的第一批學生之一。在這所學校20世紀50年代的畢業生裡,她是成就突出的“三劍客”之一,另外兩位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蠶業科學界唯一的院士向仲懷。吳明珠與袁隆平同一年級,日后這兩位高材生都下了一輩子地,一個瓜農,一個稻農,分別影響了中國的瓜田和稻田。

大學入學學籍表的照片上,吳明珠笑臉盈盈,一頭短發。入學前她是長卷發,同學們覺得她漂亮,喊她校花。她把頭發剪掉,不想做“校花”。

當她大學畢業,西南農學院一度希望她留校工作。但她婉拒,理由是——“我家三代人都是教師,我從小生在學校,長在學校,沒有出過學校大門。我多麼向往,也需要到基層,到農村,到邊疆,到廣闊的天地去鍛煉!”

臨畢業時,她曾看到學兄學姐去新疆后寄回的書信,其中提到新疆是瓜果之鄉,園藝人才匱乏。去新疆的念頭,像瓜籽一樣種在她的心裡。

畢業后她先是去了原西南農林局,后來又到了當時的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恰逢新疆的領導到北京要人才,她又主動爭取去新疆。對她而言,在大機關聆聽“首長的教誨”,吸引力遠不如在生產一線學以致用。

1955年11月,25歲的吳明珠如願以償,搭乘大卡車去了新疆。

她最終來到了吐魯番地區的鄯善縣,擔任縣農技站副站長,開始搜集瓜種資源。鄯善位於吐魯番盆地的東側,西接火焰山,夏季最高氣溫接近50℃。

她的學生、新疆農業科學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馮炯鑫說,在20世紀50年代,新疆甜瓜雖然品質好、糖分高,但易生病、產量低,大都隻在本地的地攤市場裡自銷。在瓜種資源最為豐富的吐魯番盆地,每家每戶都種瓜,但大多依靠著民間代代相傳的種植技術任由瓜自然生長,不成體系。有時候,農戶們在地裡看到一個瓜,就撿回家種,致使品種混雜,種出來的性狀不一致,一些瓜種處於瀕危境地。吳明珠在那裡搜集和挽救了一批瀕臨絕跡的資源。

“她在新疆,特別是吐魯番,影響特別大。在農村大部分人都知道她。”馮炯鑫說。

來到鄯善后,吳明珠繞著火焰山腳下的村落,挨家挨戶查看瓜地。

第一次在鄯善農家住,老鄉端上一盆手抓羊肉,這個生於武漢的南方姑娘愛吃魚蝦,吃不慣羊肉,吃了一口就跑到門外吐了。晚上睡在氈子鋪的熱炕上,被虱子咬得渾身發痒,她翻來覆去難以入眠。

天長日久,她學了一口流利的維吾爾語,覺得新疆的羊肉比什麼都好吃,身邊虱子再多,倒頭就能呼呼大睡。

Tags:1986年(6)瓜菜(3)皇后(3)主蔓(2)吳明珠(1)為人民服務(1)本土品種(1)

转载请标注:电脑技术网——認不出人還認得瓜這位老人為“吃瓜群眾”服務一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