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技术汇总_电脑技术网_电脑技术官网

电脑知识网 > 电脑知识 > 电脑入门 > 正文

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 媒体农大 为农科强“芯” 为教育铸魂

网络整理 2021-07-06 18:16

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 媒体农大 为农科强“芯” 为教育铸魂

赵瑜介绍小麦新品种情况  

宋海云

  “蔚蓝的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吹向我脸庞……”正值麦收时节,在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豆村农场小麦新品种试验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会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宁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由小麦育种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赵瑜团队培育的“武农981”“武农988”两个小麦新品种正式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听闻喜讯,大家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了这位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听着他感人至深的故事,看着他在烈日下闪着银光的满头白发和黝黑瘦削的脸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学霸悯农情深扎根农科“硅谷”

  1937年7月1日,赵瑜出生于甘肃省永登县山区农村。童年的赵瑜,眼看着父老乡亲辛勤劳作一年却依然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让他内心沉淀了浓浓的悯农之情。高考后,赵瑜毅然放弃了上清华北大的机会,并以第一志愿进入北京农业大学(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学习。毕业后,为追求钟爱的育种事业,门门功课优秀的赵瑜放弃了留京发展的机会,毅然西行来到陕西。1964年,赵瑜又主动请缨,从省农业厅来到地处武功的陕西省农业学校(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当时,陕西武功和江苏南京是我国两大著名的农业科研“硅谷”,在业界有“南金陵北武功”之说。

  1965年春,陕西省扶风县豆村农场划归学校作教学试验用地。当时,农场只有几间破烂不堪的土房和草棚,学生叫苦连天,而赵瑜却暗自高兴,因为他认为这片土地位于关中平原西部腹地,地势平坦、土质良好,不仅能代表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而且对黄淮麦区同类生态地区也具代表性,这里就是他寻找的育种“宝地”。也就是从那一刻起,赵瑜选择在此扎根,半个多世纪与麦为伴,将青丝熬成白发,在培育新品种的路上躬耕不息。漫漫岁月,浸含着多么纯真朴素、执着坚守的“育种兴农”情怀!

  历经千辛万苦培育武农“九子”

  自1969年起,由赵瑜培育的第一个小麦品种“武农132”,因增产显著而深受农民欢迎,然而农场大面积种植的“武农132”原种,却面临着农场被划转的危机。后经赵瑜多方奔走呼吁,有关部门最终同意60亩育种试验田予以保留,其他小麦由对方收割。那可是1200多亩原种啊,当粮食吃了太可惜!赵瑜在痛惜的同时又感到庆幸,因为保住了育种试验田的育种材料,就等于保住了育种基础,也就保住了自己的命根子。

  农场移交后,其他师生都撤回了学校。只有赵瑜孤身一人搬到附近一户农家住下,依然每天赶到试验田,照常进行观察记载和田间选育等工作。那时的条件艰苦,赵瑜常常顾不上吃午饭,就带些干粮和开水在地头凑合一顿。临时住的小屋没有电灯,他晚上看书写材料的习惯也被迫中断了。就这样,赵瑜一直坚守到当年夏收后,为了不改变育种基地的生态环境,他又搬到8公里外的巨良农场继续育种研究。三年后,豆村农场又回到了学校手中,赵瑜也重新回到了朝思暮想的那片深情的土地。

  “搞育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心血,或许付出了很多,仍然可能一无所获。但是如果不付出,那你就绝无成功的可能。”赵瑜不停地激励着自己,不停地下地观察记载,“日复一日”虔诚守望研究成果。一届届师生来了又去,一任任场长职工来了又离开,唯有赵瑜一人一待几十年就没再挪窝。

  赵瑜把科研育种视为使命,看作养儿育女,皇天不负有心人,扎根豆村农场半个多世纪,他的九个“武农娃”也相继诞生,分别是“武农132”“武农99”“武农113”“武农148”“武农986”“武农6号”“武农66”“武农981”“武农988”,累计推广面积达8000多万亩,遍及黄淮麦区,实现农民增收50亿元。多年育种形成的一整套“少投入、高命中率”育种法,也被业界誉为“赵瑜育种法”。

  此次通过国审的“武农981”“武农988”属于大穗大粒优质高产品种,于2017年按照“特殊类型”品种,在黄淮麦区7个省进行了区域生产试验。此类试验是继袁隆平教授“抗盐碱特殊类型水稻品种试验”后的全国第二例,也是一项突破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弘扬赵瑜精神传递榜样力量

Tags:中国(410)媒体(24)教育(138)新闻网(11)农业大学(4)农大(1)农科(1)铸魂(1)

转载请标注:电脑技术网——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 媒体农大 为农科强“芯” 为教育铸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